18501609238
不同類型的電泳實驗在凝膠制備和氣泡處理上有哪些特殊要求?
凝膠制備特殊要求
凝膠濃度選擇:根據目標蛋白質的分子量大小選擇合適的凝膠濃度。一般來說,分離小分子蛋白質(<20 20="" 60="" -="">60 kDa)則使用 7% - 8% 的凝膠。
嚴格控制試劑比例:丙烯酰胺和甲叉雙丙烯酰胺的比例、緩沖液的 pH 值以及引發劑和加速劑的用量等都要精確控制,以保證凝膠的聚合效果和孔徑大小均勻性。例如,通常使用的分離膠緩沖液 pH 為 8.8,濃縮膠緩沖液 pH 為 6.8,過硫酸銨和四甲基乙二胺(TEMED)的用量要根據具體實驗條件進行優化,一般過硫酸銨的濃度在 0.1% - 0.5%,TEMED 的濃度在 0.05% - 0.1%。
氣泡處理特殊要求:由于 SDS - PAGE 電泳對條帶的分辨率要求較高,凝膠中的氣泡會嚴重影響蛋白質的遷移和分離效果,因此在氣泡處理上要更加嚴格。在凝膠灌注過程中,可采用長針頭注射器將凝膠溶液緩慢注入電泳槽中,盡量避免溶液與空氣接觸產生氣泡。如果發現凝膠中有氣泡,應及時用細針挑破或采用振動法使氣泡排出,確保凝膠中無氣泡存在,以獲得清晰、整齊的蛋白質條帶。
瓊脂糖純度和濃度:根據分離的核酸片段大小選擇合適的瓊脂糖濃度。一般來說,分離小于 0.5 kb 的 DNA 片段,可使用 2.0% - 3.0% 的瓊脂糖凝膠;分離 0.5 - 2 kb 的 DNA 片段,常用 1.0% - 1.5% 的凝膠;而對于大于 2 kb 的 DNA 片段,則使用 0.7% - 1.0% 的瓊脂糖凝膠。同時,要選擇高純度的瓊脂糖,以減少雜質對核酸遷移的影響。
加熱溶解均勻:在制備瓊脂糖凝膠時,需要將瓊脂糖粉末加入到緩沖液中加熱溶解。加熱過程中要不斷攪拌,確保瓊脂糖溶解,避免出現局部濃度過高或過低的情況。溶解后的瓊脂糖溶液要冷卻至適當溫度(一般為 50 - 60℃)后再倒入模具中,防止溫度過高導致凝膠收縮或產生氣泡。
氣泡處理特殊要求:瓊脂糖凝膠電泳中氣泡的存在可能會導致核酸條帶變形或出現斷裂現象。在倒入瓊脂糖溶液時,動作要平穩,避免產生氣泡。如果有氣泡產生,可以用吸管將其吸出,或者待凝膠凝固后,用刀片將含有氣泡的部分切除。對于一些低熔點瓊脂糖凝膠,由于其凝固點較低,在處理氣泡時要注意保持環境溫度穩定,避免凝膠在處理過程中融化。
兩性電解質選擇:等電聚焦電泳需要使用兩性電解質來形成 pH 梯度。不同的樣品需要選擇合適的兩性電解質混合物,其 pH 范圍要涵蓋目標蛋白質的等電點。例如,對于等電點在 4 - 6 之間的蛋白質,可選擇 pH 3 - 10 的兩性電解質,并適當調整其比例,以獲得更精確的 pH 梯度。
凝膠聚合條件精確控制:凝膠的聚合過程要嚴格控制溫度、時間和引發劑的用量,以確保凝膠中 pH 梯度的穩定性和準確性。一般在低溫(4 - 10℃)下進行聚合,聚合時間相對較長,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過夜。引發劑的用量要根據具體的凝膠配方和實驗條件進行優化,以保證凝膠聚合均勻,pH 梯度穩定。
氣泡處理特殊要求:等電聚焦電泳中氣泡的存在會干擾 pH 梯度的形成,影響蛋白質的聚焦效果。在凝膠制備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氣泡的產生。如果出現氣泡,應采用溫和的方法去除,如使用細針小心地將氣泡挑出,或者在凝膠表面覆蓋一層液體石蠟,防止空氣進入凝膠產生氣泡。同時,在電泳過程中,也要注意觀察凝膠中是否有新的氣泡產生,如有需要及時處理。
QQ咨詢
在線交流
微信掃一掃
返回頂部